生物工程专业介绍
为适应社会对生物类专业人才的旺盛需求,我校于2003年在原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生物化工方向基础上,正式设立生物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本专业已成为我校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梯队合理、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办学特色鲜明的优势专业之一。本专业以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紧密结合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具有多元化、跨学科交叉特点,致力于培养能够在生物医药、食品安全检测、医学分子诊断、基因诊断与治疗、生物工程、生物化工和环境治理等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培养特色
(一)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本专业建立了“一个导向、三个结合、五个注重”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成效显著。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省大学生学科竞赛、省“挑战杯”作品竞赛等各类赛事中荣获奖项近100项。
(二)优质教学科研平台
专业拥有生物分离应用技术平台等多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专业教师创新能力卓越,主持国家级和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包括国际合作项目在内的横向科研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EI收录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
(三)项目驱动创新能力提升
以项目为平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效果显著。本科生主持科技创新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级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申请专利16项,展现了卓越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潜力。
二、师资力量
本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硕士生导师3人。师资队伍中包括湖南省杰青、湖南省“双带头人”标兵、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教学能手、优秀教师、十佳教师、师德标兵、湘潭市科技创新智库专家、湘潭市高端人才等9人,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升学与就业
(一)升学深造
本专业自办学以来,许多毕业生考入了国内外知名大学,包括国外高校:罗格斯大学(美国)、格罗宁根大学(荷兰)、北海道大学(日本)、柏林洪堡大学(德国)等;国内高校: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江南大学、东华大学等“985”和“211”高校;科研院所:中国科学院等。
(二)就业前景
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6.6%。一大批毕业生直接或深造后进入知名企事业单位工作,如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知名企业: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斯必克(上海)流体技术有限公司、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千金药业集团、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等。
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位